今年以來,南城街道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主題主業,持續推動甌江紅“共享社·幸福里”創建工作拓面提質,全面實施“一核多元”戰略,圍繞黨建核心,凝聚多元主體力量,穩抓多種管理要素,基層治理新格局初現雛形。
典型展播
一、明珠花園小區
明珠花園共有住戶492戶、約1500余人,近年來,明珠花園主動對標市級共享樣板,聚焦陣地共建、多方共治、全民共享等方面進行迭代升級。
一是聚焦陣地提質量,共投入改造資金30余萬元,改造面積1700m2。全面提質鄰里中心效能,集成明珠書屋、共享醫療、志愿活動、物業服務等多種功能,規劃完善童享園、銀齡驛站、體藝樂園、悅享生活四大共享空間,改造心愿亭、休閑廊等,面向住戶全天開放。聯合永嘉農商行成立永嘉縣首個“鄰里共享書屋”,流轉共享圖書1500余冊,并將閑置10余年的廢棄泳池重新改造成為兒童娛樂中心,得到住戶一致好評,已初步建成3分鐘內可觸、可達、功能全面的共享之家。
二是聚焦服務提效能,提效服務力度,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形成“小區十大民生實事”,由小區黨組織和業委會認領,并實時公開進度,截止4月底,已完成9件民生實事。增加品質生活供給,圍繞“一老一小”需求,聯動農商行、文化驛站等單位資源開展“溫暖明珠·鄰里共享”、“拾年味·享書香·鬧元宵”、“端午民俗節”等系列鄰里活動,營造睦鄰友愛氛圍。
三是聚焦共享提活力,點亮小區自治“微動能”,先后成立了包含法律援助、學業指導、書畫指導等技能共享隊6支,巾幗志愿隊、愛老志愿隊、護小志愿隊等志愿隊5支。啟動“共享月”計劃,由學業輔導隊的成員每周在明珠書屋開展“唐詩宋詞分享會”親子活動,邀請書畫指導隊的成員傳授國畫技巧、分享魚拓藝術等,已開展系列活動22期,受益居民150余戶,小區書香氣息日益濃厚。
二、新世紀公寓小區
新世紀公寓始建于2001年,小區基礎設施老舊、公共場地匱乏,一條主干道就是小區居民唯一的活動場所。近年來,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,小區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小,對日常休閑場所的呼聲越發強烈。自小區黨組織成立以來,將回應解決住戶心聲作為關鍵小事,致力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
一是集中式打造便民陣地。近年來,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,小區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小,對日常休閑場所的呼聲越發強烈。面對住戶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,該小區對廢棄倉庫進行攻堅改造,在100平方米的狹小陣地內,打造集共享書屋、會客廳、兒童游樂區、老人活動角、共享影院等10大功能為一體的黨群微家。
二是點單式辦好惠民小事。以“開門納諫”為渠道廣泛收集居民需求,生成“十大民生實事清單”,由小區黨組織、業委會領辦解決。如回應民聲對小區主干道綠化進行整體提升,以“口袋花園”、節點綠化提升小區顏值。面對住戶車輛充電所需,利用廢棄垃圾站,改造成占地60余平方米的電動車停放專區,配備了3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、10余個電瓶車充電樁。截止目前,“十大民生實事”已經全部落地解決。
三是常態化開展益民服務。以為民、便民、利民為出發點,精準匹配“一老一小”活動需求,量身打造可觸、可達、可感的便民服務。成立一支愛心技能共享隊,開辟書法室、4點半學堂等特色活動區,開展小小書法家、“喜鬧元宵”、童心繪家園等活動,在活動中化去隔閡、拉近距離,營造鄰里友愛相親、互信互助的小區氛圍。
三、中西村
中西村位于南城街道西北側,臨近主城區,人口約1200余人,近年來,該村聚焦群眾訴求的“關鍵小事”,把人居環境整治、基層黨建提升、文化生活供給作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。
一是鐵腕治理,扮靚中西新面貌。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攻堅行動,建立“全面動員、全民參與、標本兼治、整體推進”的工作機制,發力解決存在20年之久的中橋路沿線聯排違建,持續推進廁所、垃圾、風貌“三大革命”,經過集中攻堅改造,中西村共拆除違章建筑10處,私搭亂建16處,亂堆亂放雜物230多處,清除建筑垃圾雜物280方,清理占道經營20余處!斑h看青山綠水、近看垃圾成堆”的現象基本得到改善,“白凈美”的農村新面貌緩緩呈現。
二是深度融合,打造“1+N”黨建矩陣。中西村原村委會暫借村民地下室,面積不足100㎡。改造提升后的黨群服務中心建筑面積達800㎡,設有黨員活動室、辦事大廳、農家書屋、名醫館等功能室,陸續開展“青年黨員上黨課”、健康知識講座、紅色義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10余場,吸引300余名群眾參與。充分激發紅色自治動能,推動黨員干部入格連心,全面構建“組織共建、活動共辦、資源共享”的工作格局。
三是文化惠民,為幸福生活“加碼”。中西村從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入手,始終注重以德治村、以文育人。講好本村紅色故事,涵養鄉風文明,承辦孝文化節頒獎典禮、承辦中塘片區鄉賢新春座談會等,用鄉賢文化涵育文明鄉風。以文化賦能百姓生活,塑造本村文化禮堂地標,結合“文化走親”、“送戲下鄉”、“送電影下鄉”、“非遺文化展”、“公益培訓”等多種資源,推動各類惠民文化下沉鄉村,為基層群眾送上了精神食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