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哪個民族,能像我們這樣,從一窮二白走向富強復興;也很少有哪個國度,能像我們這樣,果斷放棄經濟的高速增長,快速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食不果腹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基本小康,再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,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實現蛻變。如今,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歷史節點上,我們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,但“革命仍未成功”,我們仍需揮起“深化改革”的鞭子,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快馬加鞭。
高處站位,精心布局,運籌帷幄!案母铩笔且粋名詞,意味著這是一份計劃,一份規劃。中國改革開放已經經受了四十年的洗禮,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然而距離人們心中最終的“詩與遠方”還有一定距離。邁入新時代,如何繼續深化改革成果,是歷史之問,是人民之問,更是時代之問。應運而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、簡政放權等正是這一疑問的解題之策,同時也告訴我們只有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,把改革精神融入血液,以改革創新開路,用改革創新集聚要素,我們才能跑出改革的“加速度”。
關鍵入手,謀定后動,蹄疾步穩!案母铩庇质且粋動詞,只有“高大上”的上層建筑不足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,需要理論結合實際,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,使其更“合腳”。李克強總理說:改革到了今天,好改的都改了,剩下的都是“硬骨頭”,都是需要觸動利益的改革。而觸動利益,就不可能只是敲鑼打鼓、歡歡喜喜、輕而易舉,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,破釜沉舟的毅力,謀定而后動,敢于破藩籬除荊棘,勇于擔責任,蹄疾步穩,把百姓的難點、痛點變成改革的著力點,改革才能真正取得突破,才能增進人民獲得感。
細處著力,踏石留印,抓鐵有痕。泰戈爾說:“天空沒有鳥的痕跡,但我已經飛過”。改革開放,要的不是一份豁達,而是腳踏實地、真抓實干,“改了”就要留下印記,“革了”就要留有痕跡,讓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在提升,幸福感在獲得!笆轮敻,若畏懼而不為,則失時為害!备母镩_放是中國的一場攻堅戰、持久戰,我們要有一萬年太久,只爭朝夕的緊迫感,也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和耐心,將改革開放內化于心,外化于行,朝著正確的方向持之以恒,久久為功。
百姓的生活,是改革開放最直觀的晴雨表,微觀生活中的變化,折射的正是穩中向好的中國改革現狀:“改”的進程在加快,“革”的態勢在顯現,“新”的氣質在提升。改革,即是一個“名詞”,更是個“動詞”,這場“馬拉松”,我們缺一不可。